開埠 16 街之心臟德己立街

開埠 16 街之心臟德己立街

David Li

每逢大時大節,蘭桂坊必定人頭湧湧,旁邊的德己立街亦承載了唔少穿梭大馬路到蘭桂坊及蘇豪區的人流。這條位於中環中心地帶嘅街道,不但係中環至中半山的交通要道,更是開埠最早 16 條街之一,其命名背後,更係反映香港開埠之初境況。

現今人流如鯽的德己立街

街道,係城市的血管,不但方便居民移動,更將城市唔同部分連接起來,令一座城市得以運作。英國人建立維多利亞城之時,就設立 16 條街道使其成為一座城市。16 條街道的命名,皆以英國名人或香港開埠初期重要人物命名。作為交通動脈的海旁大道以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為皇后大道 (Queen's Road),而連接海邊同重要機構林立的半山的主要通道,就以香港副總督兼駐港英軍總司令德己立命名。

19 世紀末的德己立街,當時中文名譯作德忌笠街,圖中可見有不少小販沿街擺賣

 

德己立 (George Charles d’Aguilar) 出身軍人世家,自幼就加入英軍,最初駐守印度,作為貴族後代於 9 年之內升任少校,大部分時間擔任副官及在參謀部任職。由於戰功顯赫,佢被調回英軍並擔任過唔少將領的副官,活躍於歐洲各大戰場,最出名的一仗當數佢於名將威靈頓麾下服役時成功佔領巴黎,贏得拿破崙戰爭。此後,佢將拿破崙治兵語錄譯作英文,並附上拿破崙以及多名法國、瑞典、奧地利、普魯士名將的經歷作註解,方便英語圈國家的將領學習拿破崙的兵法。隨着佢升任少將,佢被派到香港擔任首位駐港英軍總司令兼香港副總督。

出身軍人世家的德己立

副港督的職責並非如輔政司協助港督行政,而是擔任港督的軍事顧問並指揮駐港英軍,故由駐港英軍總司令擔任,權力僅次於港督,官邸位於現為香港公園的域多利軍營內,該建築保留至今成為茶具文物館。除了負責香港防務,駐港英軍總司令更作為英軍駐華最高級軍官,負責指揮英軍在華的行動。德己立任內的 1847 年,便曾率英艦沿珠江北上,直達廣州,以懲戒當地政府任由當地人襲擊英國人。次年,他調回英國,擔任西南軍區司令直到 1852 年。可惜的是,他離任 3 年後即辭世,享年 71 歲。

德己立領軍直搗廣州,沿路控制多個清軍炮台,迫使廣東政府保障英人安全

德己立街早期譯作德忌笠街,為最早鋪設石板的街道之一,過去有不少轎子接載客人登上半山。即使後來不再有轎子,仍因其接近地鐵出口而成為登上半山的主要通道,一直人流車流如鯽。

60 年代的德己立街再無轎子,取而代之是無數的汽車

除了的德己立街以這位將軍命名,設有海底電纜接收站及衛星通訊站的鶴咀英文名亦以他命名。這座海角由於與赤柱黃麻角同為港島最南,故設置了香港第一座燈塔作為導航,另外亦設有炮台守衛海角,直到現在不只為重要通訊基地,亦設有天文台的地震測量站及太古海洋研究所,為香港科學發展作重要貢獻。

鶴咀燈塔據守香港島南方,為來往船隻指引航路

Back to blog

Leave a comment

Please note, comments need to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