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reets of Old Hong Kong

評價兩極的軒尼詩

評價兩極的軒尼詩

David Li

灣仔係港島第二大商業中心,當中最熱鬧的街道,軒尼詩道無出其右。軒尼詩道東起銅鑼灣怡和街崇光百貨,西至金鐘道警察總部,沿路商行及酒店林立,電車及地鐵亦在此通過,係港島交通命脈。軒尼詩道係填海而成,係海旁東填海計劃重要一環。有趣的是,填海之時港督軒尼詩早已離任,而佢亦非促成填海的人,點解會由與填海計劃無關的軒尼詩命名軒尼詩道,背後有一段故事。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軒尼詩道   以軒尼詩命名灣仔主要幹道,最大原因係軒尼詩對華人的貢獻。耐人尋味的是,軒尼詩雖然受華人歡迎,卻未有如其他港督般離任不久就有以自己命名的街道,直至軒尼詩離任 47 年後,軒尼詩道才出現。這與軒尼詩於華人及洋人間評價兩極有關。愛爾蘭出生的軒尼詩以對殖民地當地居民友善及注重福利聞名,擔任下議院議員時曾訂定濟貧法,為英國福利制度打下基礎。來港赴任前, 軒尼詩曾經任巴巴多斯、巴哈馬、塞拉利昂及納閩總督,軒尼詩不問宗教背景任命當地土著擔任高級官員,並且改革稅制獄政以及公共衛生服務,令佢深受當地民眾歡迎,但大刀寬斧的改革不只令佢同其他官員有摩擦,亦令洋人對佢有意見。這一評價,持續到軒尼詩在香港任內。   第八任港督軒尼詩爵士 (Sir John Pope Hennessey) 軒尼詩與家人前往香港赴任   軒尼詩於 1877 年來港任職,一如佢過往作風,佢貫徹對當地居民友善的政策。當時,華人仍未被允許歸化英籍,未能享有完整公民權益,為提升華人地位,軒尼詩允許華人歸化英籍,成為正式英國公民,自此可以如同其他歐裔公民一樣有平等地位,更能享有政治權利。軒尼詩委任伍廷芳出任定例局議員,開創香港華人參政先河,自此定例局設有華人擔任的議席。當然,要成為英國公民,就必須要有良好英文水平,為加強華人英語程度,佢將英文列作必修課,增加英文教學時數,更規定新成立的學校要以英語教學,才可得到政府資助。軒尼詩允許華人於中環購地起屋及經營生意,使得華人商行於中環湧現,促進中環急速發展。有見當時拐賣婦孺猖獗,軒尼詩責成巡理府 (Police Magistrates)、警察隊長 (Captain Superintendent of Police) 以及漢務參贊 (Chinese Secretary) 成立委員會,同請願查緝拐匪的華商領袖協商籌辦保良局,並由軒尼詩親自核閱,上報倫敦藩政院 (Colonial Office)...

評價兩極的軒尼詩

David Li

灣仔係港島第二大商業中心,當中最熱鬧的街道,軒尼詩道無出其右。軒尼詩道東起銅鑼灣怡和街崇光百貨,西至金鐘道警察總部,沿路商行及酒店林立,電車及地鐵亦在此通過,係港島交通命脈。軒尼詩道係填海而成,係海旁東填海計劃重要一環。有趣的是,填海之時港督軒尼詩早已離任,而佢亦非促成填海的人,點解會由與填海計劃無關的軒尼詩命名軒尼詩道,背後有一段故事。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軒尼詩道   以軒尼詩命名灣仔主要幹道,最大原因係軒尼詩對華人的貢獻。耐人尋味的是,軒尼詩雖然受華人歡迎,卻未有如其他港督般離任不久就有以自己命名的街道,直至軒尼詩離任 47 年後,軒尼詩道才出現。這與軒尼詩於華人及洋人間評價兩極有關。愛爾蘭出生的軒尼詩以對殖民地當地居民友善及注重福利聞名,擔任下議院議員時曾訂定濟貧法,為英國福利制度打下基礎。來港赴任前, 軒尼詩曾經任巴巴多斯、巴哈馬、塞拉利昂及納閩總督,軒尼詩不問宗教背景任命當地土著擔任高級官員,並且改革稅制獄政以及公共衛生服務,令佢深受當地民眾歡迎,但大刀寬斧的改革不只令佢同其他官員有摩擦,亦令洋人對佢有意見。這一評價,持續到軒尼詩在香港任內。   第八任港督軒尼詩爵士 (Sir John Pope Hennessey) 軒尼詩與家人前往香港赴任   軒尼詩於 1877 年來港任職,一如佢過往作風,佢貫徹對當地居民友善的政策。當時,華人仍未被允許歸化英籍,未能享有完整公民權益,為提升華人地位,軒尼詩允許華人歸化英籍,成為正式英國公民,自此可以如同其他歐裔公民一樣有平等地位,更能享有政治權利。軒尼詩委任伍廷芳出任定例局議員,開創香港華人參政先河,自此定例局設有華人擔任的議席。當然,要成為英國公民,就必須要有良好英文水平,為加強華人英語程度,佢將英文列作必修課,增加英文教學時數,更規定新成立的學校要以英語教學,才可得到政府資助。軒尼詩允許華人於中環購地起屋及經營生意,使得華人商行於中環湧現,促進中環急速發展。有見當時拐賣婦孺猖獗,軒尼詩責成巡理府 (Police Magistrates)、警察隊長 (Captain Superintendent of Police) 以及漢務參贊 (Chinese Secretary) 成立委員會,同請願查緝拐匪的華商領袖協商籌辦保良局,並由軒尼詩親自核閱,上報倫敦藩政院 (Colonial Office)...

首位訪港皇室成員 - 干諾公爵

首位訪港皇室成員 - 干諾公爵

Peter Pang

干諾道,可以說是香港之交通大動脈,作為 4 號幹線一部分,方便車輛穿梭港島東西通往各海底隧道。唔少商行同重要金融機構,例如交易廣場同國際金融中心,都位於干諾道一帶,可以說是相當繁盛。呢條曾經的海傍大道由於地位重要,以維多利亞女皇嘅三子干諾公爵 (The Prince Arthur, Duke of Connaught and Strathearn) 命名,即使到日治時期,亦以日本海神住吉命名。呢條海傍大道之興建,同海旁填海計劃可以話係息息相關。 現時干諾道夜景 早於 1856 年,第四任港督寶靈就已經提議填海,但因為開支太大加上商界反對而作罷。19 世紀末港島人口急增,港府終於決定填海造陸,昔日擱置之寶靈填海計劃重上枱面,成為第十任港督德輔主導之海旁填海計劃。不過,當年寶靈填海計劃並唔能夠滿足當時社會需要,於是中環海岸線由原來之寶靈海旁中 (即後來之德輔道中),向北推至現時之干諾道中一帶,以取得約 59-64 英畝土地。於 1903 年,海旁填海計劃全面完成之時,干諾道中亦正式通車,成為交通主幹道至今。 1890年干諾公爵伉儷訪港 至於點解以干諾公爵命名,則同干諾公爵伉儷訪港有莫大關係。干諾公爵,係首位訪港的皇室成員,於 1890 年 3 月 31 日乘坐印度皇帝號抵港,港府為隆重其事,特意安排放假一日。干諾公爵伉儷於時任香港護督的輔政司菲林明爵士...

首位訪港皇室成員 - 干諾公爵

Peter Pang

干諾道,可以說是香港之交通大動脈,作為 4 號幹線一部分,方便車輛穿梭港島東西通往各海底隧道。唔少商行同重要金融機構,例如交易廣場同國際金融中心,都位於干諾道一帶,可以說是相當繁盛。呢條曾經的海傍大道由於地位重要,以維多利亞女皇嘅三子干諾公爵 (The Prince Arthur, Duke of Connaught and Strathearn) 命名,即使到日治時期,亦以日本海神住吉命名。呢條海傍大道之興建,同海旁填海計劃可以話係息息相關。 現時干諾道夜景 早於 1856 年,第四任港督寶靈就已經提議填海,但因為開支太大加上商界反對而作罷。19 世紀末港島人口急增,港府終於決定填海造陸,昔日擱置之寶靈填海計劃重上枱面,成為第十任港督德輔主導之海旁填海計劃。不過,當年寶靈填海計劃並唔能夠滿足當時社會需要,於是中環海岸線由原來之寶靈海旁中 (即後來之德輔道中),向北推至現時之干諾道中一帶,以取得約 59-64 英畝土地。於 1903 年,海旁填海計劃全面完成之時,干諾道中亦正式通車,成為交通主幹道至今。 1890年干諾公爵伉儷訪港 至於點解以干諾公爵命名,則同干諾公爵伉儷訪港有莫大關係。干諾公爵,係首位訪港的皇室成員,於 1890 年 3 月 31 日乘坐印度皇帝號抵港,港府為隆重其事,特意安排放假一日。干諾公爵伉儷於時任香港護督的輔政司菲林明爵士...

取代寶靈的德輔

取代寶靈的德輔

Peter Pang

德輔道,係香港的商業中心,23間香港註冊持牌銀行中,有多達11間於此設置總行,包括匯豐銀行(銅獅子像入口)及渣打銀行兩大英資發鈔銀行。電車及地鐵軌亦都選址於德輔道中通過,以方便上班族。呢條道路嘅繁盛,從日佔時期改以時任天皇名號命名作昭和通可見一斑,直到依家仍然係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嘅代表街道。呢條重要嘅街道以第十任港督德輔爵士(Sir George William Des Vœux)命名,但原來昔日並非叫德輔道,而係以第四任港督寶靈爵士(Sir John Bowring)命名。點解呢條重要嘅街道會改名,就要從港島北岸嘅填海歷史開始講起。

取代寶靈的德輔

Peter Pang

德輔道,係香港的商業中心,23間香港註冊持牌銀行中,有多達11間於此設置總行,包括匯豐銀行(銅獅子像入口)及渣打銀行兩大英資發鈔銀行。電車及地鐵軌亦都選址於德輔道中通過,以方便上班族。呢條道路嘅繁盛,從日佔時期改以時任天皇名號命名作昭和通可見一斑,直到依家仍然係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嘅代表街道。呢條重要嘅街道以第十任港督德輔爵士(Sir George William Des Vœux)命名,但原來昔日並非叫德輔道,而係以第四任港督寶靈爵士(Sir John Bowring)命名。點解呢條重要嘅街道會改名,就要從港島北岸嘅填海歷史開始講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