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失的山上的熱鬧街道

蜿蜒山上的雲鹹街

David Li

要估算環電車路附近靠近半山蘇豪街,除了可以使用德己立及砵甸乍街,還可以使用雲咸街。節便人頭湧湧,好少缺少蘭桂坊及蘇豪區酒吧盡興的人會拖著疲倦的身驅,走下雲咸街落大馬路乘搭各種防疫歸家。 街系香港開埠後最早建立的16條街道之一,但與其他不街道同,雲鹹街(Wyndham Street)並非用特定人物命名,其命名來源,至今眾說紛歧。


斯托克的雲鹹街,不僅因附近有蘭桂坊而熱鬧,還因藝穗會而充滿藝術氛圍。

雲咸街早於1845年的地圖中出現,連接全港第一條街道皇后大道及荷李活道,有說法指由於一條狹窄街道蜿蜒曲折,就以「蜿蜒曲折的小村莊」另一種表述,指雲鹹街直接用倫敦同名街道命名。 。 William Pedder)對此表示關切。

早期的雲鹹街只是一條蜿蜒的小街,但皇后廣場上聚集了人潮湧動的穿梭及荷李活道。

畢打出身懷特島(懷特島),13歲便加入皇家海軍,21歲便升任少尉,並來成為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工作。義律身邊,成為東印度公司復仇香港女神號(HC Nemesis)的大副並參加第一次鴉片戰爭,並因攻陷虎門多座砲台直搗廣州黃埔,而獲義律賞識,重用為第一部一任船政官及海事支裁判司,並成立了香港第一警察部隊水警。上興建他的官邸兼作船政廳辦公室,以便監視海港活動。旁邊的畢打街(畢打街)則由此命名。打平日行經的道路。

畢打船政官位於畢打山上的官邸兼辦公室,遠眺海港船隻動向。

時而勢易,隨著中環填海,皇后大道不再是海邊,船政廳已於1887年搬至上環永樂街,再隨填海工程多次搬遷至海邊,就連畢打山也起滿了曼哈頓的建築,名字早已成為歷史。有見附近報館林立、南華早報等英文報刊在時裝設計廠,便在原址的北座倉庫部分定為會址,南座則開始藝穗會,以舉辦藝術活動。少花檔,曾經一度被稱為「賣花街」(花街)。 ,訴說這裡曾經的「倉海桑田」。

20年代的雲鹹街,已有賣花街之名,連明信片也有此稱呼。
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

請注意,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。